村网通总站 南大留村 140051.nync.com 欢迎您!
如果不是因为做了那个旁人颇为不解的决定,这个月,刘满堂就该年满60周岁退休了。
一年前,他还是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成员、总会计师,却出人意料地主动请缨,从北京“一沉到底”,来到秦巴山区一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主抓脱贫攻坚。
以央企高管之职沉到小山乡当村官,刘满堂的履历,在陕西全省90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中仅此一例。
但这位如今的陕西省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第一书记,似乎对身份转换并无不适,甚至从外表看,皮肤黝黑、衣着朴素、谦和质朴的他,已然像个村官。这一年,他更是以李家台为家,带领乡亲们铺道路、修水利,发展产业精准脱贫,很快成为群众眼中的贴心人。他还准备再干两年,让贫困村变成富饶乡。
“回报农村,为群众办些实事,是我的一份心结。”谈及“下乡”路,刘满堂如此说道。
“这个北京来的干部有点不一样”
王东对刘满堂的第一印象,是与几个问号连在一起的。
“首都来的,人家真能适应咱这穷山沟?能扎下根吗?到底能不能给村里办些实事呢?”去年9月8日初次见面,这位李家台村支书犯起嘀咕。
这般疑虑并不奇怪。李家台位于山大沟深的旬阳县城乡接合部,8个村民小组横七竖八分布在沿汉江绵延5公里、高低落差300多米的一座座山梁上。尽管毗邻汉江,却不具备灌溉和吃水条件。到2015年底,全村人均收入仅为5700余元,尚有贫困人口91户312人,是秦巴山区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落。
不过,短短几天后,王东不担心了。县里、镇里安排住处,刘满堂一概拒绝,坚持在村头租了1间民房,为的是能和群众天天见面。到村第二天,他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情。进到贫困户家里,听到辛酸处,刘满堂也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乡亲们开始议论,“这位刘书记对农村很熟悉呀,不像是总坐办公室的人!”
没过多久,刘满堂就对全村的贫困“家底”摸了个清:基础设施不足,缺水、少路是基本村情,因病、因学、高龄丧失劳动能力是致贫主因。“李家台有句话,叫‘水在江里流,人在山上愁’。村民们至今要么是从汉江里直接抽取没有净化的江水,要么喝的还是山泉水。”刘满堂坐不住了,他和村干部一合计,得先从最要紧的吃水问题干起。
时任旬阳县水利局局长的李瑞清,还记得去年秋天办公室里来的一位“不速之客”:来者身材高大,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,进门不喝水,只说自己是李家台村新任的第一书记,便快言快语地说起村子里的吃水难题。架不住他的软磨硬泡,第二天,李瑞清就赶到村里现场办公。
实际上,李家台的情况,县里不是不清楚,可饮水工程虽然纳入“盘子”,却因为配套资金不足迟迟无法动工。于是,刘满堂就和水利局的干部们一起跑项目,还从集团公司争取到一笔资金补足差额,解了燃眉之急。
到这时,李瑞清才知晓他的身份,“嘿,这个北京来的干部还真不一样!”如今,总长5公里的饮水工程已近完工,260余户村民将吃上自来水,彻底告别吃水难。
“到农村工作,我就像回家了一样”
五保户李武子正赤裸上身坐在老屋里。进入8月中旬,旬阳多日突破40摄氏度,持续高温已使他家房子的顶梁柱腐朽加剧、摇摇欲坠。作为脱贫搬迁“交钥匙”工程的保障对象,政府为李武子建好的新家还在内部装修,“远水不解近渴”,一连几晚,炽热难耐的他都躲进桥洞下避暑过夜。
8月16日清晨,刚从江苏常州为村里跑项目归来的刘满堂,提着米和油,一头扎进了李武子家。“一个星期没在村里,不来看看放心不下。”
可刚一见面,李武子没急,刘满堂却急了,“老李,你这房梁已经不行了,再一下雨就撑不住了,你今天必须搬走!”说话间,他立刻联系村干部,将村里一处闲置房屋的钥匙交给李武子。
抓脱贫是第一书记的硬任务,对此,刘满堂有着自己的理解。前些年,村里发展产业总在“翻烧饼”,今年种核桃、明年搞黄姜,乡亲们没少折腾,钱却没赚来多少。现在政府又推行油用牡丹种植,群众不会种,更没积极性,倒也不奇怪。可这个新产业究竟行不行,刘满堂心里也没底,他决定自己先探探路。
说干就干。做完案头研究,刘满堂自费到山东菏泽、陕西白河实地考察一番,发现油用牡丹浑身是宝,花可冲饮、籽可榨油、根能入药,是特别适合陕南山区种植的高产经济作物。他带回牡丹油、牡丹苗到村里宣传,老乡们到家里做客,他就先捧上一杯牡丹花茶让他们尝尝鲜。他还请来农业专家进村培训,没成想,一下子就来了200多名村民。
“现在我家4亩地都种上了油用牡丹。大太阳天,刘书记还经常来辅导我们种植。有他把关,咱心里踏实!”贫困户何功英说。
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,一心为群众服务。”不少村民说,刘满堂的岗位承诺不仅写在村委会门外的宣传栏里,也写在他的实际行动中。
68岁的贫困户高长群一家住在高耸的山梁上,数十年间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。精准帮扶中,她家的危房将被改造,可建筑材料却只能靠人背肩扛。在刘满堂的协调下,一条近3公里的通组路从门前经过,他还自掏腰包1万元作为工程款,目前路基已经打通。高长群兴奋地给亲戚捎话说路通了,对方甚至连呼“不可能!”
治理滑坡体、帮贫困户找寻失联的儿子、资助村里的贫困大学生、外出考察项目……驻村一年间,刘满堂很少回京,他把李家台当成了自己家。王东说,刘满堂整天忙得“不落屋”。到村里不到一年,村民们都把他当贴心人,生活有困难、心里有疙瘩都愿意跟他说说,“现在刘书记比我的影响还大!”
“我生长在农村,22岁考上大学才离开。农村养育了我,到村里工作,我就像回家一样。”刘满堂说。
不愿意被宣传的“义务宣传员”
刘满堂谦逊热情,毫无架子,但采访他却并不容易。记者多次恳请,他再三婉拒,仅答应一起同行介绍村里的情况。
反复强调不愿意被宣传,他的理由也很充分。“我的级别决定了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,宣传我对其他的第一书记不公平,你们可以多了解了解村里脱贫攻坚的困难。再说,作为一名老党员,受党教育多年,给乡亲们办点实事,不是应该的吗?”
而在外人眼里,“为什么要来李家台”,是刘满堂始终绕不过去的话题。
一年前,在59岁之际,他主动申请驻村,曾在集团公司引起不小震动,甚至连妻子也大为不解。
“简单说,就是中央有号召、集团有名额、我符合条件。最重要的是,我出身农家,了解农村,就是一个农民,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,是我的心愿。”
面对一些人的质疑之声,刘满堂语气平和,“再有一年我就退休了,没有必要作这个‘秀’。再说,旬阳也是集团对口支援的地区,有一个强大的集团做后盾,可以做点事,为什么非要等到退休?我等不及了。”
按照当地部署,李家台村将在今年脱贫摘帽,但刘满堂却没打算离开。
驻村伊始,他就辞去了单位的所有职务,主动申请了最长的3年驻村期限,“我能力有限,一年时间不足以让村里改变面貌。”结合县里的定位,他为李家台勾画了一幅“蓝图”——精准脱贫之后,成为陕南地区美丽乡村的示范村。
为实现这个目标,刘满堂自费2.5万元从当地修理厂买来一辆二手越野车。到了节假日,他不打招呼,自己驱车到邻县去学习脱贫攻坚的经验。白河县的教育脱贫举措、平利县的美丽乡村建设,他边学边思考,手机里更记满了学习心得和体会。
驻村工作,刘满堂从没把自己当作一个“京官”。他每天自己在出租屋里生火做饭,还告诉城关镇党委书记周优存,“我是你的下属,有工作你就直接安排给我,千万别客气。”
刘满堂确实这般低调和谦逊。事实上,多数村民也只知道他从北京而来,并不知晓他的身份。他不定期将自己的工作思考写给镇里、县里。在他看来,农村要想脱贫,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土地上,一定要让农民转变身份,发展特色农业、来料加工、观光旅游等产业,在二三产的协调发展中致富。
如今,他最心旷神怡的时刻,是闲暇时爬上山顶,俯瞰被群山环抱、汉水围绕的旬阳县城。每到这时,他总不忘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几张照片,并附上几句“广告”:汉水三面环绕的美丽李家台,就是我工作的地方,欢迎您来旅游观光指导!
“现在,我是李家台的义务宣传员。”刘满堂笑道。